下一突破点在于“中国智造”
目前,新技术、新产业、高速钻孔攻牙加工中心新业态多点开花,新经济正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对于如何打造新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自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以来,这一战略已经深刻影响了中国诸多行业。有人大代表对本报表示,要形成新经济,信息网络不仅仅要与服务业结合,更要和工业结合。“新经济不仅是鼓励大家开开网店,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的生产模式,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效率。”一名来自浙江代表团的代表对记者表示。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国际学界被热议时,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即规模化和低成本。在政府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概念后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产业内容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结合将使得中国分别处于三次不同产业革命层级的产业都受益。
廖群告诉本报,在互联网发展的某些方面,中国可能已经超过了美国,比如与消费、零售相结合的阿里巴巴,以及社交应用微信,但在与工业、制造业的结合方面,还需要参考美国、德国的经验。
2011年,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及随着未来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工业进入智能化阶段。去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期间与中国签署了15份合作文件,确立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合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认为,“工业4.0”的核心是通过CPS(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
“其他国家的经验对我们有一些启示意义,但不是特别明显,因为在新经济上,大家的起点相差都不太远,中国会借鉴一些发展经验,但在某些方面也已经在走自己的路。”廖群表示,中国在互联网与消费、服务业的结合方面已经做得不错,而制造业的情况更为复杂,但下一步除了服务业继续保持外,在工业、制造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加速结合。
被寄予“弯道超车”厚望
新经济,这个从美国发展出来的概念,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正被赋予新的意义。
“广义来说,与传统经济不同的就是新经济,现在的使用则有更集中的指向性,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些新的经济环节,现在来讲特别是互联网、‘互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工业4.0、制造业智能化等,这些都是新经济的核心内容。”廖群对记者表示。
“将新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将新经济纳入到供给侧改革的大框架下,再次强调了新经济的重要性。”麦格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伟俊对记者表示,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要去过剩产能,更重要的是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把新经济纳入到供给侧改革的大框架下,也意味着其未来的发展会得到更多资源支持。
通过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动力,也曾是美国走出上世纪70~80年代经济停滞局面的一个手段。鲁志国、金雪军两位学者曾在论文中称,领先于全球的美国信息产业发展对其总体经济运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1992~1997年,信息产业对实际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高达28.2%,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令美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1997~1998年的劳动生产率增幅为2.75%,远超80年代的1.4%。